紧固件智能化的风口: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正在改变什么?

紧固件智能化的风口: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正在改变什么?

某风电场的值班记录里,有一条很典型的案例。

凌晨三点,监控系统检测到一台风机的振动参数突然异常。工程师赶到现场后发现,是塔筒法兰的一颗螺栓松动引起的。

那颗螺栓位置隐蔽、温度高、受力大,而之前并没有任何预警。

“风机几乎停了一整天,这一颗螺栓的代价,是几十万的损失。”

这是行业的常态,也正是“紧固件智能化”被不断提上日程的原因。


紧固件智能化的风口: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正在改变什么?1.png

(紧固件智能化的风口: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正在改变什么?  图源:摄图网)


一、被忽视的“最后一厘米”

在工业设备中,传感器早已无处不在——测温、测振、测流量、测压力……

但当我们把目光放到“连接件”层面,会发现一个巨大的盲区:螺栓、法兰、扣件。

这些最基础的部件,往往决定了结构的安全,却长期处于“不可见”状态。


传统做法无非两种:


定期人工巡检,依靠经验判断松动;


扭矩或应变测量,但需要布线或供电。


两种方式都难以实现实时监测,也难以覆盖分布广、数量多的紧固件。

而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,正是从这一“最后一厘米”入手,试图填补空白。


二、一个“能感知压力”的垫片


表面上,它只是一个普通的金属垫圈;

但内部,却藏着一个微型的无源谐振结构。


当螺栓的受力发生变化时,垫片内的谐振频率也会发生微小漂移。

通过外部无线读写器发送激励信号,再根据反射频谱分析频率变化,就能得到螺栓的受力状态。


这个过程不需要电池,不需要线缆,也不依赖外部控制系统。

它是一个“零功耗、零维护”的传感单元,依靠外部能量激励而工作。


换句话说——

它让金属连接件拥有了自我感知能力。


三、“无源无线”带来的运维革命


在风电行业,这项技术的意义尤为明显。

过去,维护人员要定期登塔,对数千颗螺栓进行抽检。

现在,只需携带无线读写设备,就能在地面或机舱外扫描,快速获取每颗螺栓的应力状态。


在轨道交通中,它可以用于监测轨枕扣件的预紧力变化;

在桥梁与隧道结构中,它可以长期监测关键节点的应力变化;

在石化与能源行业,它能替代人工巡检,对法兰密封压力进行实时感知。


这不仅减少了人工维护成本,更重要的是——

让结构健康监测从“定期巡检”迈入了“状态感知”时代。


四、为什么说这是一个“风口”?


物联网的核心在于感知层。

而在感知层中,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数据传输,而是传感器的供电与可靠性。


有线方案布线复杂、成本高;

电池方案寿命有限、维护频繁。

尤其在高温、高压、强电磁或密闭环境下,几乎没有理想的长期解决方案。


无源无线技术的意义,就在于绕开了这个根本难题。

它通过射频能量实现“被动唤醒”,真正实现“零功耗感知”。

一旦配合标准化天线、封装和协议体系,它的适用范围几乎无限。


因此,业内普遍认为:

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,很可能成为无源物联网领域下一个规模化爆发点。


五、一个“小传感器”的系统性价值


表面上,它只是监测螺栓受力;

但实际上,它的数据是智能运维体系的关键入口。


每一个垫片的数据,都能形成一个结构的健康画像;

这些数据再通过算法聚合,可用于设备状态评估、风险预警、寿命预测。

当这些垫片式传感器与数字孪生系统连接后,

工程师不再只“看到设备”,而是“理解设备正在经历什么”。


这意味着从底层感知到上层决策的闭环,正在形成。

而一切的起点,只是那一枚能“听懂压力”的小垫片。


紧固件智能化的风口: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正在改变什么?2.png

(紧固件智能化的风口: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正在改变什么?  图源:摄图网)


六、当机械世界开始拥有感知


我们已经习惯了智能手机、智能手表、智能家居。

但在庞大的工业世界里,真正的“智能化”才刚刚开始。


当螺栓、法兰、桥梁节点都能主动汇报自己的状态;

当每一次应力变化都能实时上传;

当维护从“事后修复”变为“事前预警”——

那将是工业智能化真正落地的时刻。


而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,

正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关键微元件。


也许,未来的某一天,风电场再也不会在凌晨三点被惊醒——

因为那颗螺栓,早已提前告诉了系统:“我有点松了。”

4000280011 扫描微信